蝙蝠研究
2012_阿里山地區與湖山水庫周邊兩種家蝠屬蝙蝠(genus Pipistrellus)之食性分析_鄭伃珊
出版年份:2012
研究生:鄭伃珊
分類:碩士論文
題目:阿里山地區與湖山水庫周邊兩種家蝠屬蝙蝠(genus Pipistrellus)之食性分析
Title:Studies on diets of two Pipistrelle bats (genus Pipistrellus) in Alishan area and Hushan Reservoir
摘要:
整理2003年至2012年嘉義大學演化生態研究室的蝙蝠捕捉紀錄發現,台灣兩種形態相近且常共域出現的家蝠屬(Pipistrellus)蝙蝠-台灣家蝠(P. taiwanensis)與山家蝠(P. montanus),兩者在不同月份所捕獲的數量與雌雄性比不同。為進一步瞭解兩者在生態需求的差異,本研究利用排遺分析探討兩者在阿里山地區與湖山水庫周邊兩個不同海拔地區的食性異同,並比較兩種蝙蝠在季節(乾、溼季)、樣點與性別間的食性差異。結果顯示,台灣家蝠與山家蝠的食物類別重疊性高,但對各食物類別的捕食比例有所差異。地區間的比較發現,高海拔阿里山地區台灣家蝠食性相對重要性以膜翅目(59.34%)最高,而山家蝠則為鱗翅目(28.84%)與雙翅目(23.17%);低海拔湖山水庫的台灣家蝠以膜翅目(41.39%)與同翅目(19.62%)為主,但山家蝠則為同翅目(35.18%)與膜翅目(24.88%)。乾、溼季差異的比較顯示,阿里山溼季時台灣家蝠以膜翅目(62.55%)為主,然而山家蝠則為鱗翅目(31.24%)與雙翅目(20.64%) (乾季資料不足)。湖山水庫台灣家蝠乾、溼季食性皆以膜翅目最多(溼季38.22%、乾季45.78%),但次要類別有所不同,溼季同翅目(26.30%)、乾季為鞘翅目(11.97%);而山家蝠溼季以膜翅目(34.84%)與同翅目(30.95%)為主,乾季則為同翅目(45.54%)與鱗翅目(25.14%)。再者,針對兩種蝙蝠性別間食性分析的結果顯示,阿里山地區台灣家蝠雌雄蝠皆以膜翅目(雌蝠56.47%、雄蝠60.47%)的相對重要性最高,而山家蝠雌蝠則以膜翅目(59.06%)最高,雄蝠則為鱗翅目(34.23%)與雙翅目(28.35%)。湖山水庫的台灣家蝠雌雄蝠皆以膜翅目(雌蝠39.55%、雄蝠47.45%)最高,同翅目次之(雌蝠18.42%、雄蝠23.58%),而山家蝠雌蝠則以同翅目(37.21%)與等翅目(28.58%)較多,雄蝠以鱗翅目(48.89%)與同翅目(21.46%)較多。綜合以上,地區間兩種家蝠的食物類別相同,但各食物類別的相對重要性有所差異,推測與食物資源在不同樣點的樣點環境或季節變化而有所差異;而性別食物組成的差異除與物種本身的特性有關外,也可能受性別營養需求不同所影響;然不排除此一結果與取樣數量的偏差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