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istrator

Administrator

週二, 08 三月 2016 15:11

國家地理雜誌/花兒的召喚

【撰文:蘇珊・麥格斯 Susan McGrath 攝影:梅林・塔特 Merlin D. Tuttle】

大自然創意無限。在中美洲的熱帶低地森林裡,命運交纏的吸蜜蝙蝠與夜間開花藤蔓,便是其中一例。

▲這朵花的形狀與暴露的生長位置都是為了迎合蝙蝠的耳朵。(圖/《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3月號提供)

科式長舌蝠(Glossophaga commissarisi)是一種很小的有翼哺乳動物,身體不比你的拇指大,牠會穿梭在血藤(Mucuna holtonii)的花朵之間舔食花蜜,跟蜂鳥及熊蜂沒什麼兩樣,並為植物傳播花粉作為交換。若是在白天,花兒可以用猩紅色或桃紅色等鮮豔色彩來招蜂引蝶,但到了夜裡,連最鮮豔的顏色也會褪成月光下的一抹銀白,這時血藤花便用聲音來吸引吸蜜蝙蝠。

在哥斯大黎加北部的拉塞瓦生物研究站,一株茂盛的老血藤在一片林中空地上方織就出一塊枝繁葉茂的頂篷,幾十朵開在綠色長莖上的花兒從中垂下,高高低低地掛在林間空地上方,宛如幽暗舞廳中的枝形吊燈。每個手掌般大的花序都有一輪豆莢形狀的淡黃色花芽,長在弧形的梗上。

▲梅林‧塔特將這朵花切開,記錄蝙蝠用舌頭吸取花蜜、花藥將花粉灑在蝙蝠額頭上的畫面。他把野生蝙蝠暫時關在籠子裡以便拍照。(圖/《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3月號提供)

每到黃昏,血藤的花芽就準備好迎接蝙蝠。首先,花芽最頂上那片淡綠色的花瓣(旗瓣)會緩緩垂直打開,像座光滑的燈塔般挺立在花朵頂端。旗瓣下方,兩片小小的側瓣會像雙翼般展開,露出豆莢狀花芽頂端的一道縫隙。
蝙蝠以高頻音作為工具。牠們透過鼻孔或嘴巴,用聲帶發出陣陣短促的聲響,形成空中電波,然後再解讀那些反射回到牠們敏銳耳朵裡的模式變化。蝙蝠能快速且持續地處理接收到的資訊,因此不論是在追逐蚊子還是在開花的樹叢間穿梭,牠們都可以在疾飛於空中時調整路線。

大部分蝙蝠都以昆蟲為食,牠們經常使用強勁有力的遠程叫聲,每次上揚翅膀時就發聲一次。吸蜜蝙蝠則會發出輕柔但非常複雜的叫聲,科學家稱之為調頻聲。這些聲音不會傳得很遠,卻能提供詳細資訊。這種叫聲在4公尺的距離內最為有效,可以反射出能傳遞精確訊息的影像,包括目標物的大小、形狀、位置、質地、角度、深度,以及其他只有吸蜜蝙蝠才能解讀的特徵。


在拉塞瓦研究站,旗瓣凹陷的形狀具有鏡子的功能,可以接收蝙蝠的叫聲,然後將資訊明確地反射給蝙蝠。蝙蝠的眼睛、耳朵和鼻葉都對準了旗瓣,高速撲向花兒並附著其上。


兩者是天作之合。蝙蝠將頭塞進杯狀的開口,用大姆指勾住旗瓣底部,收起尾巴,迅速抬高後腿。牠穩穩攀在豆莢狀的花芽上方,將口鼻插進散發著大蒜味的開口。蝙蝠長長的舌頭觸動一個隱藏的機關,豆莢的龍骨瓣頓時爆開。當蝙蝠埋頭於蜜腺中吸取花蜜時,花藥就從龍骨瓣中彈出來,在蝙蝠小小的屁股上灑了一層金色的花粉。

▲具有消音效果的背景增強了這朵花的回音。隨著荒野漸漸消失、植物愈來愈孤立,吸蜜蝙蝠的價值就浮現了:有些蝙蝠每晚可載運花粉飛越50公里。(圖/《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3月號提供)
 

【本文完整內容請見《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2014年3月號 。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原文網址: 國家地理雜誌/花兒的召喚 | ETtoday寵物動物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326/338461.htm#ixzz42KBYm9SR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蝙蝠寶寶無法消化民眾好心餵食的「五穀粥」,因而脹死。(圖/野生動物急救站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愛牠,當心因為不瞭解而害了牠!這隻東亞家蝠寶寶被民眾餵食五穀粥,然而以昆蟲為主食又尚未離乳的牠,腸胃系統根本無法消化穀類,五穀粥把牠的肚子撐得鼓脹難受,最後因此脹死。「野生動物急救站」提醒民眾,人吃的食物不一定適合給動物吃,若不熟悉野生動物的習性與食性,應立即聯繫專業的野生動物救傷單位。

根據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20日在粉絲專頁發表照片表示,這隻以昆蟲為主食、又尚未離乳的東亞家蝠寶寶,被人餵食五穀粥,但牠的消化系統沒辦法消化穀類,食物把牠的肚子撐得鼓脹難受,因此當牠被送到野生動物急救站時已經死亡。

野生動物急救站宣導:「每一種動物的食性不同,肉食性動物無法消化植物的纖維;而草食動物若攝食肉類,會使牠們的腸道不健康而生病。」因此呼籲民眾,若不熟悉野生動物的習性、食性,也沒有照顧的經驗,建議可聯繫專業的野生動物救傷單位。他們表示,「野生動物急救站雖然不是24小時,但是全年無休,歡迎打電話來詢問,愛心加上正確的知識,這份善意才不會成為小動物的負擔。

Facebook:野生動物急救站

原文網址: 被餵食五穀粥 蝙蝠寶寶無法消化而脹死! | ETtoday寵物動物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720/537765.htm#ixzz42KB2chUI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你想像中的蝙蝠,也是這種可愛的模樣嗎?(圖/翻攝自Bats QLD粉絲專頁,以下皆同)

記者易景萱/綜合報導

一般不太了解蝙蝠的人,對牠們的印象不外乎會和「黑暗」有關係,在許多西方的童話故事裡,牠們也常常是邪惡的象徵,總是巫婆身邊的小跟班。澳洲一個救援團體Bats QLD近日分享了許多超萌的小狐蝠照片,牠們像是「密西哥捲餅」一樣,被裹在小小的布裡面,耳朵動呀動的也讓網友驚呼:「好像小狗呀!」

12月時為了慶祝聖誕節,澳洲救援團體Bats QLD裡的小狐蝠們也「跟風」,牠們擁有自己的「小睡袋」,上面有麋鹿、聖誕老公公、雪花片、聖誕紅等不同的可愛花紋,影片中這些小狐蝠睜著圓圓大大的眼睛,好奇地左顧右盼,耳朵還會不停前後抖動,而有些熟睡的寶寶們吸著超大奶嘴的模樣也讓許多人融化,開玩笑和牠們道歉,「對不起以前誤會你們了,原來蝙蝠這麼可愛呀!」

▼右邊的小朋友是害羞躲鏡頭嗎?

 

▼看起來好溫暖的樣子啊!

影片上傳短短3天就吸引了約5.3萬人分享,粉絲專頁裡還有許多可以媲美「明信片」的超萌照片,小狐蝠除了會微笑看鏡頭,頭還戴著小小聖誕帽的模樣,顛覆了許多人對牠們的刻板印象,也有人說,看了這幾張照片和影片,才發覺蝙蝠其實也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生物之一。

Bats QLD對於救援蝙蝠有非常多的貢獻,如果不是他們,也不會可以看到這些小狐蝠們幸福又放鬆的模樣。狐蝠在當地生存特別艱難,當地許多公司企業認為牠們「很臭」又「很吵」,所以極力想要消滅他們。10月到2月也是蝙蝠的「孤兒季」,許多成年蝙蝠會死於鐵絲網、水果陷阱、釣魚線,就留下了沒人照顧的孩子,這時候Bats QLD就會出來支援。

▲▼吸奶嘴吸得好認真。

▲洗澡也很乖巧呢!

Bats QLD的志工Ashley Fraser表示,蝙蝠真的很倒楣,有著這樣負面的名聲,「但實際上牠們是非常聰明又可愛的生物,對於整個澳洲的生態圈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這些小狐蝠的奶嘴大多是橡膠製成的,而為什麼要包毯子?Bats QLD在粉絲專頁中解釋,在野外,這些小寶寶通常會死守在媽媽身邊,在翅膀旁依偎著,並找尋牠的乳頭,「因此為了模仿這樣的形式,才會用毯子包起來,而牠們也非常喜歡。」

▲口袋怪獸是你嗎?

▲戴上聖誕帽更無違合了。

原文網址: 孤兒狐蝠寶寶包著毯子 睜大圓眼顛覆「邪惡」刻板印象 | ETtoday寵物動物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60206/617323.htm#ixzz42KAVnevl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生物學家為在非洲南蘇丹發現的極罕見生物:「貓熊蝙蝠」。(圖/取自網路)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這個世界上真的是無奇不有。外媒報導,美國生物學家狄安瑞德(DeeAnn Reeder)最近在非洲南蘇丹發現了一種外形跟大貓熊十分相似的極罕見生物:「貓熊蝙蝠」由於這種蝙蝠非常獨特﹐生物學家一致認為它應該被劃分為新的物種Niumbaha。

「貓熊蝙蝠」異常漂亮,外形跟大貓熊十分相似,只是身材迷你許多。牠有著獨特的斑點和條紋;頭和翅膀的形狀,以及身體大小都跟與傳統的蝙蝠大異其趣。

據了解,這種蝙蝠跟1939年在剛果發現的「高傲淺灰蝠」(Glauconycteris superba 應該是同一個品種,當時科學家將牠歸類為淺灰蝠屬(Glauconycteris)。但瑞德和研究團團隊認為「貓熊貓蝠」特徵明顯跟其他同屬物種不一樣 ,因此建議成立新屬種。

由於這種蝙蝠非常獨特,生物學家把它列為新的屬種Niumbaha。在南蘇丹阿讚德(Azande)族的語言裡,Niumbaha是「極罕見」的意思。這對「貓熊蝙蝠」而而言,這個稱呼也是十分恰當。更多照片請看這裡

原文網址: 全新物種 蘇丹發現極怪異生物「貓熊蝙蝠」! | ETtoday國際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412/191152.htm#ixzz42KACosyV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小Daffodil的模樣非常融化人心。(圖/翻攝自Batzilla the Bat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動物寶寶在失去母親時,常常會感到害怕,在澳洲布里斯本的蝙蝠救援組織(Batzilla the Bat),為了能夠讓獲救的小蝙蝠Daffodil降低恐懼,便設計一款特殊的保育包,讓蝙蝠寶寶能夠在宛如被媽媽擁抱在懷中的環境下,安心地讓救援人員治療

據外國動物網站《The Dodo》報導,Daffodil的媽媽在外出覓食時,受困在果園的防護網上,因為發現時間太晚,來不及拯救就死亡了。當組織成員發現時,趴在媽媽身上的Daffodil已經因為嚴重脫水、受寒及飢餓許久,而變得非常得虛弱。

為了讓Daffodil降低戒心,組織成員Battie Blue設計了一個名為「cuddlebatz」的保育包,打開來的形狀像是一隻成年蝙蝠, 可以將Daffodil包覆在其中,就像是被包在媽媽的翅膀之下,同時還會給牠一個奶嘴吸吮。在最為熟悉的環境下,Daffodil會覺得舒適且有安全感,就可以試著去相信救援人員,得到完善的照顧;而且抱著奶嘴吸吮的模樣,萌翻了不少組織成員。

救援組織在官方臉書上表示,在澳洲發生許多像Daffodil一樣失去媽媽的事情,果農會為了避免受到損失而架設防護網,導致果蝠(Flying-fox)媽媽在背著小果蝠外出時,常常會受困其中,若是長時間未被發現的話,果蝠媽媽就會死亡,導至小果蝠未受到照顧。因此,他們正在進力宣導果農使用替代方案,來避免野生動物受到傷害。

原文網址: 大眼果蝠寶寶吸奶嘴 安穩躺特製「媽媽」保育包 | ETtoday寵物動物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1105/591629.htm#ixzz42K9x5oBu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位於雪見地區的大型蝙蝠巢箱。(圖/翻攝自「登峰造極 雪霸之美」粉絲專頁,以下皆同。)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雪霸國家公園在雪見地區設有人工巢箱,目前已經記錄到10種蝙蝠會利用,而在11月底至12初的例行巢箱檢查時,發現了3種不同的蝙蝠各自棲息在不同的隔間裡,其中有2種是第一次發現有使用到巢箱的物種,分別是台灣大蹄鼻蝠及東亞摺翅蝠,各自停留了10多天及2個晚上。

雪霸國家公園自2007年就著手進行蝙蝠的研究調查,目前已經記錄到29種食蟲蝙蝠,台灣本島食蟲蝙蝠種類有32種,佔了大約90%,其中也有台灣唯一的特有種「台灣無尾葉鼻蝠」,被列為保育類食蟲蝙蝠。在雪見與觀霧地區有許多小型巢箱,不過這次研究人員在最大型的蝙蝠屋裡發現了首次到訪的台灣大蹄鼻蝠及東亞摺翅蝠。

▲東方寬耳蝠(左)、東亞摺翅蝠(右上)與臺灣大蹄鼻蝠(右下)。

「登峰造極 雪霸之美」粉絲專頁表示,2009年在雪見地區設置巢箱除了進行棲息物種調查,另一方面是在當時附近的私人造林地正在進行伐木工程,「而蝙蝠屋適可作為後端性的補償措施,希望能提供因此喪失棲所的個體選擇的機會。」而至今也已經記錄到至少有10種蝙蝠會利用。

在這幾年的調查中,記錄到的物種有臺灣長耳蝠、臺灣管鼻蝠、金芒管鼻蝠、姬管鼻蝠、家蝠類、堀川氏棕蝠、長尾鼠耳蝠與東方寬耳蝠等,而在11月底至12月初的時候,又記錄到2個新訪客,分別是東亞摺翅蝠與台灣大蹄鼻蝠,分別停留2個晚上及10多天,台灣大蹄鼻蝠更是直接處於冬眠狀態。

▲棲息於大型蝙蝠屋的東方寬耳蝠(左)、東亞摺翅蝠(中)與臺灣大蹄鼻蝠(右)。

原文網址: 雪霸蝙蝠屋有稀客! 台灣大蹄鼻蝠停留10天過冬 | ETtoday寵物動物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1209/610491.htm#ixzz42K9iCglm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雙蝠臨門!(圖/翻攝自Batzilla the Bat)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位在南半球的澳洲目前是熱炎炎夏季!布里斯本一個愛護蝙蝠的組織在日前分享,他們特地為蝙蝠種了許多紅花桉樹,近來正逢開花季,滿滿一片紅花;而狐蝠們也會飛來享用花蜜,影片中正好拍到一對蝙蝠同時吸蜜,十分精彩。

該組織「Batzilla the Bat」在粉絲團上說,這些花散發出令人陶醉的香氣,所以蝙蝠們也被吸引而來。因為牠們的關係,常常經過一晚,花就少了一大半;不過能夠讓這些小動物們享用,也是值得了。

他們將一對蝙蝠享受同時花蜜的模樣拍下來分享,網友看了也紛紛說「太可愛了!好神奇的景象」「你們可以再多種點樹。」「覺得看得不過癮。」

Batzilla the Bat也提醒,看到蝙蝠時最好不要觸碰,也不要驚擾;若發現受傷需要救援的蝙蝠時,請在第一時間聯絡當地野生動物救傷中心,詢問最好的處置辦法。

原文網址: 有福氣!澳居民特地為蝙蝠種樹 雙狐蝠同時飛來吸蜜 | ETtoday寵物動物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1228/620560.htm#ixzz42K9HS4YU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建立時間 (HKT): 0303 15:00

泰國有村民在香蕉園發現一隻與別不同的蝙蝠,並非常見的黑色或深啡色,而是身呈黃黑色,以為是稀有動物。他發現的其實是一隻彩蝠,根據資料顯示,屬於無危物種。

素攀武里府50歲村民隆薩,周二發現的蝙蝠身體呈奶黃色,雙翼則由鮮艷的黃色及黑色組成,翼展長約10厘米、身體闊約3.5厘米,體重為65克。隆薩稱當時見蝙蝠由香蕉樹上掉下來,身體非常虛弱,他稱記得電視介紹過彩蝠是稀有物種,於是將牠帶回家細心照料,餵牠喝水及吃香蕉等,讓牠恢復體力後再放回香蕉園。泰國《世界日報》 

 

南美洲秘魯多座森林發生染感狂犬病的蝙蝠襲擊人類,至少12名兒童被咬後死亡,但當地原住民一開始以為是巫術作怪,因而延誤上報死亡個案。

 

爆發狂犬病疫情的地區位於首都利馬以北1,000公里的亞瑪遜雨林中。感染狂犬病而死亡的全部是兒童,年齡介乎8至15歲,他們在去年9月至2月期間死亡。當地衞生官員表示,死者來自原住民部落阿秋爾族(Achuar),他們被吸血蝙蝠咬到而感染狂犬病。

 

原住民地方機構向衞生人員表示,部落民眾一開始以為兒童死亡與巫術有關,因而沒有及時上報死亡個案。周三(10)出現最新一起死亡個案,另外有兩名病患已經康復,分別是一名9歲男童及一名22歲女性。

 

目前當局已宣佈進入醫療緊急狀況,盡快為住在阿秋爾族村落附近的人注射疫苗。地方政府則考慮宣布緊急狀態,以便申請預算,購買疫苗及將物資運到災區,

 

由蝙蝠感染狂犬病在秘魯很罕見,亞馬遜原住民部落向來缺乏衞生專業,許多人感染多天可能都未發覺。

http://twimg.edgesuite.net/appledaily/images/core/mggi.png") 0% 0% no-repeat transparent;">

路透

bat

一般人對蝙蝠的印象就是一種亦正亦邪的感覺,總是躲在暗處等著出來嚇人,臉卻長的可愛。牠不僅能用超聲波聽音辨位,還能改變耳朵的形狀以適應不同的聲音,科學家近來更發現了蝙蝠在於醫學上的重要用途,那就是蝙蝠的免疫細胞永遠都是維持在活躍的狀態,幫助牠能免於疾病,這項重大的發現也將可能有益於日後研發出對抗病毒等致命疾病的疫苗。

 

澳洲動物健康實驗室(AAHL)在近期研究了蝙蝠的免疫細胞,並將研究成果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PNAS)上。他們發現蝙蝠的身體能夠當作病毒的載體,但卻不會身受其害,感染到牠所乘載的致命病毒,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蝙蝠的免疫細胞永遠都是很活躍的,不像人類的免疫細胞總有要休息的時候。因此,像是伊波拉病毒、亨德拉病毒、中東呼吸道症侯群等疫情的擴散,都是透過這些無任何異狀的蝙蝠傳遍全球各地。

那麼為什麼蝙蝠的免疫細胞會總是那麼地活躍呢?科學家發現,那是因為蝙蝠的體內含有較少的干擾素(Interferon)。干擾素是種訊號蛋白,細胞受到感染後,分泌出的干擾素能夠與周圍尚未感染的細胞上的受體作用,使其他細胞不受感染,讓受感染細胞能侷限在一個範圍內。然而,蝙蝠體內卻只有 3 種干擾素,整整是人類體內干擾素的四分之一倍而已。

而來自此實驗室的其中一員 Michelle Baker 也對此多做解釋:「當我們的細胞遇到陌生的有機生物體,像是細菌,或者是病毒,就會有一連串複雜的免疫系統開始啟動,而這也被稱為『先天性免疫系統(innate immuity)』」Baker 也繼續說明:「蝙蝠不像人類與鼠類只在受到感染時,免疫系統才會啟動並做出回應,蝙蝠的免疫系統可是一年 365 天全年無休的啟動,只為抵抗疾病侵擾。」

然而,免疫細胞保持活躍不一定是好事,像是自體免疫性疾病就是一種人體內自己的免疫系統攻擊自己身體正常細胞的疾病,如此一來身體也會出現大問題,但這樣的情形出現在蝙蝠身上,卻不會有嚴重的後果,反而牠的免疫細胞卻能和諧地與其他細胞相處,讓科學家們感到非常的驚奇。

而如此的發現,將有可能有益於讓人類了解,該怎麼避免這種致命性的疾病發生在自己的身上,Baker 也表示,如果我們能夠重新導向人類免疫系統中的回饋反應,變成類似蝙蝠的免疫細胞一樣,和諧的與其他身體細胞相處,這有可能可以讓高致死率的致命性疾病成為永遠的歷史,像是伊波拉病毒等。

(首圖來源:Flickr/Daniel Neal CC BY 2.0) 

 

第 3 頁,共 6 頁